202101读书
2021-01-30
这个月五星的书有《鳗鱼的旅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解密Instagram》、《美国华人史》。
写了三篇单独的读后感《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解密Instagram》和《美国华人史》。
《鳗鱼的旅行》
评分 ✨✨✨✨✨
没想到今年第一颗五星这么快就到了,看的好感动,作者把自己的人生和鳗鱼结合到了一起。
我像鳗鱼一样想象,无忧无虑的生命中突然射进一束光,告诉我这就是我的宿命,遥远的故乡在召唤我,我在意识到这一刻的时候,义无反顾的走向终点,除此之外就是无尽的黑暗,我的眼里只剩下这束光。
我开始像美少女一样变身了,我的鳍变得更长且更有力,我能够游得更快。我的眼睛变得更大,成了蓝色,我能够在黑暗的大海深处看得更清楚。我的消化系统完全停止了运转,我的胃被溶解掉,我所需的能量都从脂肪储备中获得。我体内满是鱼卵或鱼精。任何外在的干扰都无法让我偏离既定的目标。
而我历尽万难到了终点,却只剩下死亡。
《卢梭》
评分 ✨✨✨✨
八年前看《社会契约论》就觉得在我的纪元里卢梭是划分中世纪和启蒙运动两个时代的人,与伏尔泰等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不同的是,从卢梭身上又看到了不久以后浪漫主义的影子。从卢梭看到了理想世界,不是乌托邦而是真切的理想,知道了人会有更好的选择,我们生就如此并不代表我们本应如此。
但导致了罗伯斯庇尔观念形成的卢梭,导致了雅各宾派观念形成的卢梭,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个与浪漫主义有明显联系的卢梭。
他要知道他提出的“主权在民”和“公共意志”的政治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实践(苏维埃政权)和中国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诠释和发挥成这个样子的话,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谷崎润一郎情书集》
评分✨✨✨✨
谷崎的女权至上和恶魔主义在自己身上践行的很一致,看书信看的我都脸红了,什么叫主人啊(想起《痴人之爱》),什么按摩和抚摸玉足啊(想起《春琴抄》),太肉麻了。
果然谷崎书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比如《春琴抄》原型是他最后的妻子松子,重子是松子的妹妹,是《细雪》中女主角雪子的原型,最后结婚的破落贵族也和现实中的情节一样。
谷崎那个时代的作家感觉都是人和字是一体的,根据这个人的作品知道人是怎样的人,比如谷崎,三岛和太宰治,中国给我这个感觉的只有民国那个时代。
喜欢这段话:
最近一段时期,我在坚持不懈地吃苹果。昨晚见到了月亮,想起了青木的天空,真是感慨万千。就像还没遇见心上人的猎鱼者啊我在腥潮的海风里孤寂飘零。
《破天机》
评分✨✨✨✨
马斯克说:基本上你可以用mRNA治愈一切,它就像一个计算机程序,你可以对它进行编程以执行所需的任何操作。这本书里提到的CRISPR是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基因,该类基因组中含有曾经攻击过该细菌的病毒的基因片段。细菌透过这些基因片段来侦测并抵抗相同病毒的攻击,并摧毁其DNA。这类基因组是细菌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透过这些基因组,人类可以准确且有效地编辑生命体内的部分基因,也就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结合这次疫情mRNA疫苗的快速研发觉得这项技术足以改完人类的进程,人类的长生不老可能真的会实现了,担心的是,人类是不是可能没有自以为的那么聪明,毕竟因素太多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评分 ✨✨✨✨✨
第一遍准备放弃了:我要退群了,能力有限,我看不懂。然后又重新看了一遍看懂了,窍诀是把自己代入到「你」之中,卡尔维诺也太自信了,企图练就「九阴真经」。喜欢第二人称的写作,必须时刻大脑清醒,游离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从这本书看到了文本结构的美感,十横一纵其实非常整齐。
猜测卡尔维诺写完这本书一定很空虚吧,上乘的武功原来就这?就这?不过瘾。
《假面的告白》
评分✨✨✨✨
三岛由纪夫文学天赋的确高,整本书充满了欲望,无论是色欲还是死欲。正如三岛自己所说:我把宿命强加给我的东西牵强附会地看作我自身的意志,我的理性的胜利。
三岛意识到这一点也势必导致最后的破碎,在他的生命中真假已经分辨不出。
不知最后是否好好品尝了渴望已久的死亡,想必不如自己所愿吧。
《嫉妒》
评分✨✨✨✨
非洲蜈蚣太多了,这本书完全可以改成《在非洲与蜈蚣大战的那些日子》。整本书像是把视频拆成一帧一帧的,每一帧都是8K分辨率,恨不得把每个像素都描写出来,不然谁这么变态要把蜈蚣的胡须都写出来,还有点儿人性的是没有透视眼把踩死蜈蚣的时候汁液四溅写出来。但如今的视频年代一定会摧毁这样的文本的,二倍速一个小时的视频可能就把这本书演完了,也许没有作者会这么干了。
越看越觉得像是哈利波特里相框里的死后的邓布利多,他永远从相框中出不来,只能一遍一遍看着相框下其他人的日复一日。我觉得与其说做为丈夫的嫉妒还不如说是做为一个行动自如的人的嫉妒。这种近距离观察他人生活的「新小说」体验还不错,今年半个月看了3本从来没看过的类型的书,都挺好,难怪《造房子》里作者会惊为天人,确实和建筑一样,盖了非常结构化的一个「小说房子」。
《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评分 ✨✨✨✨✨
今年的第三颗五星,看的时候快乐,难过,心酸,愤怒各种情绪交替,搜他的音乐的时候,发现原来自己很早就开始听他的《第二圆舞曲》了,通篇没有章节的神吐槽神吐槽,能想象斯大林死后他终于长舒一口气可以把自己几十年的吐槽说出来了,但是恐惧依然在,所以只能在自己死后让别人看到这些吐槽。
颠僧这个形象太贴切了,想起了沈从文,但比沈幸运多了,他们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个人质,一个被判了罪的人。这种恐惧有时强些,有时淡些,但从来没有消失过。整个国家成了一所无路可逃的大监狱。
鹅罗斯对鹅是不是有啥特殊的癖好,一会儿夸奖鹅说“鹅可不是猪的同志”,一会又说“普罗科菲耶夫笨得像只鹅,从来爱吵架。” 好玩儿。
若要保住某件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理它。爱得太过的东西容易毁灭。要冷眼对待一切,特别是你心爱的事物。那样,它们生存的机会反而会多一些。
看着太心酸了。
《解密Instagram》
评分 ✨✨✨✨✨
斯特罗姆从来都没成为Facebook的核心,一方面自己仍然想保持独立,一方面扎克伯克也充满猜疑,对扎克伯格的印象还停留在《社交网络》里那个羞涩的程序员,但长成大人模样的扎克伯克唯一的目标就是对抗Facebook不可避免的衰落以及死亡,所以无论Ins、WhatsApp还是企图收购的Snapchat只不过是Facebook的一味企图保持长生不老的药丸,Facebook必须确保它在社交领域的主宰地位,扎克伯格把这一价值观深深植于每次员工大会结束时的口号上:“主宰!”
《美得刚好:余光中漫谈文艺之美》
评分✨✨✨✨
写了梁实秋、林海音、张晓风、张爱玲、夏济安;梵高、毕加索、劳伦斯、卡莱尔;艾略特、卡明斯、拜伦;李白、爱伦坡、杜甫、闻一多、徐志摩。
出其不意的好,偶尔读一读台湾老一辈的作家都能给自己带上时光机,像这本书的余光中,加上齐邦媛的《巨流河》,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三毛一系列的散文、龙应台的散文、席慕蓉的诗和散文、白先勇的小说、吴念真的随笔,读起来想起初读文字的美好。
提问:大陆现在还有文坛吗?
《蚕丝:钱学森传》
评分✨✨✨✨
看完了张纯如写的三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如果再让张纯如写五十年的话也许会超过巴巴拉·W·塔奇曼,可惜没有人如果。
钱学森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不可否认,我也相信这本书评价钱学森是公正的,但有一些点是和我在宣传中看到的不一样的。
- 钱学森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极其骄傲的人,而一连串的成功又助长了他的傲慢,使得他有些时候甚至表现得令人无法忍受,比如在智识上鄙视别人,甚至学生。
- 美国政府几个月前认为钱学森太过危险,不能放他返回中国,几个月后却下令将他驱逐出境,正常角度无法理解,只能用达成人质协议来解释。
- 钱学森在建国后是打算成为美国公民不回国的。
但书中没说钱学森呼应农业大跃进、斗争同僚、推崇特异功能、批判民运份子的事情,不知道是被删减了还是本身就没写。
《美国华人史》
评分 ✨✨✨✨✨
看张纯如的第一本书,五月花号下来的「美国人」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后代也有歧视外来人的这一天。美国华人定位一直都非常尴尬,在美国不被认为是美国人,回国不认为是中国人,每当美国经济下行或者中美发生危机的时候,在美华人都都要被拉出来背一次锅。
结合去年看的一系列美国宪政的书和特朗普这四年任期内中美关系的各种风云变化,以《美国宪法》序言里的话来说,当年开国元勋“草创宪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义精神……确保我们自己与后代子孙得以享受自由”,但他们却把黑人的自由排除在外,而且他们所创建的社会也容不下美洲原住民。更不要说华人,和他们长得不一样的人都被认为是异族。
《张纯如》
评分 ✨✨✨✨
对于自杀,有因才有果,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人如其名的人,一个天真的人,一个敏感的人,一个焦急于时间飞逝的人,一个情绪波动大的人,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一个不断处于各种历史矛盾中的人。
看到了书中关于张纯如代孕的讲解,从这个角度看是合理温暖人性化的,
还有关于躁郁症(抑郁症)和处方药以及心理治疗的讲解,世上根本不存在可以令病人立刻摆脱抑郁的神奇子弹,接触了一些抑郁症朋友后,我认为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有效的多,找到产生心理变化的各种原因远远要比去看医生然后医生给一堆让人变化更快的药要重要。要休息好,要多锻炼,要多看花花草草,要多晒太阳,要多关心身边的家人朋友,要量力而行。
实在太可惜了。
其他
看了傅高义的《日本第一》和《日本还是第一吗》,很失望,之后有机会的话看看《邓小平》,不知道会不会改善看法。
三岛由纪夫的书今年公版了,看了《潮骚》和《假面的告白》,再看其他书的时候看不下去了,比如《春雪》。
把张纯如系列的三本书《蚕丝: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美国华人史》还有她母亲给她写的传记《张纯如》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