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co

202112读书

2021-12-22


《蒋纬国口述自传》

作者:蒋纬国(口述)、刘凤翰(整理)

评分 ✨

没见过这么能吹牛逼的,回顾了下做的批注,几乎全是:“真能吹、继续吹、再吹、真敢吹”,后来书里写一个人:“她生了很多女儿,还把这些女儿送给好朋友”。我批注:这个是真牛逼。

开头看着我还纳闷,这么吹老蒋居然能在大陆出版?看着看着就明白了,这牛逼吹的,大陆是个智商超过80的就不会信。

列举几个吹牛逼:

  1. 可是如果没有父亲在开罗会议中的努力,现在的世界恐怕会更糟糕。
  2. 事实上,大陆是在李宗仁手中丢掉的,更是在西方列强联合阴谋之下丢掉的。
  3. 我把手放在父亲的横隔膜上面,过了一会,我问父亲有没有感觉一阵热气透进身体里面,父亲回答有,而且还感觉到很微细的震动,前后进行了半个钟头的时间,父亲的打嗝就治好了。
  4. 我是一个喜欢讲笑话的人,但是自从父亲过世之后,我有三年的时间没有讲笑话。

《平面国》

作者:埃德温·A·艾勃特

评分 ✨✨✨✨✨

“你看到的并不是你以为的东西”,不管是在几维的空间中,空间中的智慧体都被所处的维度束缚,成了偏见的奴隶。英国人这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讽刺可太有意思了。关于女性作者说了很多,比如形容平面国的所有女性都是线段,“一朝为女,终生为女”是自然的法令,就连进化规律也好似完全不愿意同情平面国的女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赞美造化的智慧:在这种恩赐的保护下,女性虽然没有任何希望,却也没有记忆和期望,因此她们既不会回忆过去的痛苦和羞辱,也不会对未来有什么盼望。女性生活的痛苦和羞辱不仅是女人存在的必然,也是我们平面国的制度基础。还有,人的行为完全由形状决定。

《被掩盖的经济真相》

作者:托马斯·索维尔

评分 ✨✨✨

城市、性别、大学、收入、种族、第三世界这几个方面,经济学家写社会问题没有数字就是耍流氓,这本这点很好,有逻辑讲数字。

个人不是像棋子一样的无生命物体,所以任何希望将个人当做总体设计中的一个部件的尝试,最终不仅不会成功,而且很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次不成,「多试几次」的观念很可能就是一个导致灾难的公式,当人们失去了值得信赖的预期,当人们知道在无尽的试验中谁也不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时,消费者将变得不愿消费,投资者也将变得不愿投资。

《生命是什么》

作者:埃尔温·薛定谔

评分 ✨✨✨✨✨

维基百科:薛定谔1944年著有《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发现DNA双螺旋的詹姆斯·杜威·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表示受薛定谔影响颇深。

太强了,和休谟的《自然宗教对话录》带给我的震撼差不多,休谟摸到了进化论的大门,而薛定谔摸到了DNA的大门。四万字把物理(量子力学)、化学、生物都涉及到了,最后还捎带讲了讲哲学(受叔本华影响)。生命是什么:(1)我的身体是依照自然定律运行的纯机械装置。(2)我主导了自己身体的运动,我能够预见运动的结果,这些结果十分重要而且对生命具有决定性,我认为自己应该对这些结果负全部责任。(3)「我」只不过是一系列单一数据(经历和回忆)的集合,就像一张画布能画下的东西。所谓的「我」就是只收集数据的容器。

里面这个场景的描述给我的印象也很深:一块磁铁如果你不断放大,会发现里面的磁性物质微粒并不一定按照整体的方向排列,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但作为整体磁性南北极确实是准的。

要时刻警惕我们因果大脑与情绪大脑给出的答案,两个可能都有问题,而且深层次上因果大脑与情绪大脑是一回事,都在阻止我们进一步思考。

《哲学评书》

作者:尼克

评分 ✨✨✨✨

的确是评书,贫的不能再贫了,叫《哲学八卦》也不过分,再详细点就是《我眼中的逻辑哲学八卦》,作者尼克居然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人工智能简史》也是这哥们写的。写王浩、图灵、罗素、维特根斯坦有点意思。看这本书才八卦出《沙家浜》是汪曾祺写的,王浩在西南联大最好的同学是何兆武,祖师爷小图和老维是师生,不过小图「喜欢」高智商的,老维「喜欢」苦孩子。

《离婚》

作者:老舍

评分 ✨✨✨✨✨

老舍说这是他最满意的一本小说,的确好,比《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要丰满好多。这个版本封面也好玩儿,背景图是丁二爷的鸟笼子,描述是「苦闷哪分什么年代」。开头一句「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直接吊足了胃口。要是没有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这是现代小说我也信。看完了不过瘾周末把电视剧也看完了,葛优演的可真好,99年的时候,牛莉和陶虹也真漂亮,电视剧改编了一些,尤其是妇女运动和马家儿子回来说革命那一段真能黑。说起来老舍可是真能黑别人,黑男女,黑地域,黑公务员,连革命也要黑一黑:「四十以上的都要杀掉」。

这不,黑着黑着,书中的老李,书外的老舍,书中的回到了乡下不和你们玩儿了,书外的跳到了太平湖,也不和你们玩儿了。

《记忆的风景》

作者:老舍

评分 ✨✨✨✨✨

前五章加第十二章值得读,剩下的都在讲没意思的故事。这六章读的时候脑子里的确会闪现出很多画面。比如自己最早的记忆是什么,汶川大地震那天我在干什么,一些回忆自己像是照相机一样看到了自己,以及时常困惑自己的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还有数不清的梦,像是完全消散了。

还好我有冥想盆。

《北京的人口社会阶层与空间结构》

作者:李君甫

评分 ✨✨✨

为了群KPI找的一本书。依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根据7大类63小类职业把北京的从业人口划分为七个阶层和三大阶层。根据职业地位把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和企业负责人阶层看作是社会上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看作社会中层,把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看作社会下层。(没错,书里就是这么写的)

还有一个之前没注意到的是门头沟区、怀柔区、延庆县的人口都是30万多一点(2016年数据),与北七家镇的人口差不多,相当于中心城区两三个街道的人口。

《成为波伏瓦》

作者: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评分 ✨✨✨✨

  1. 前半段我以为在看绕口令,比如:一边是波伏瓦在欺骗着奥尔加,而一边万达又憎恨着波伏瓦。波伏瓦写信告诉博斯特自己有时候气得直哆嗦:她觉得,整件事情并不是某个人的错,但是如果萨特没有向万达撒谎的话,事情也不会变得这么复杂。她觉得自己在科萨基维奇姐妹的意识里被解剖开来分析,她非常不喜欢这种感觉。
  2. 感觉出现最多的两个词是萨特和《第二性》
  3. 《第二性》出版之后,波伏瓦好像才真正成为波伏瓦
  4. 波伏瓦经常因为萨特陷入情绪低谷或者质疑自己,萨特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5. 《第二性》出版23年后波伏瓦才称自己为女权主义者,这个过程挺让我迷惑的
  6. 题目是《成为波伏瓦》,没有主语,我以为是让大家成为波伏瓦,结果是波伏瓦成为波伏瓦
  7. 时序性的写法的后果就是没有系统性阐述一下波伏瓦的哲学思想和女性主义思想,都贯穿在不同的段落里了,来一章总结分析一下就好了,有点可惜
  8. 为什么我总是把波伏瓦念成伏波娃,有一样的朋友吗

《孤独深处》

作者:郝景芳

评分 ✨✨✨✨

  1. 之前看过《北京折叠》,这次重新看没想到这么短
  2. 最喜欢《北京折叠》、《谷神的飞翔》、《癫狂者》、《积极砖块》
  3. 《谷神的飞翔》和《积极砖块》是绝望中的希望,《北京折叠》和《癫狂者》是平淡中的绝望
  4. 跟着这本书听了好几天的勃拉姆斯
  5. 下一本书,作者说希望自己一定要让自己温暖一点、柔情一点、澎湃一点、热血一点、浪漫一点、入世一点,不那么孤独一点点。希望作者梦想成真,我的科幻故事就是所有人都梦想成真

《父酬者》

作者:葛瑞里·克拉克

评分 ✨✨✨

资本主义并没有导致广泛的、快速的社会流动。民主化同样没有,大众教育、裙带主义的衰退、以重新分配财富为目的的税收、妇女解放、甚至社会主义改革(比如中国),这些全都没有导致广泛的、快速的社会流动。政权也不希望看到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会造成不稳定)。国内政权的核心是稳定,所以其他自然求其次。指望政府加速流动是不可靠的,这是不是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毫无掌控之力?不。在现代精英统治的社会里,成功依然依赖个人奋斗。这本书只是表明,出人头地的欲望、发家致富的天赋和战胜失败的能力都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遗传。那这样是不是更绝望了?

也许这也是有意思的地方:如何去打破这一切。

《最好的告别》

作者:阿图·葛文德

评分 ✨✨✨✨

这本书好几年前就标记了,去年去图书馆,找了本《漫长的告别》看了一个小时才发现找错了书。今年我又换了个图书馆,找这本书结果又找成了《漫长的告别》,又从头看了一个小时……(《漫长的告别》真的不好看)

看这本书发现人本来就是一个高可用的系统,人有一个多余的肾、一叶多余的肺、一副多余的性腺,以及多余的牙齿,DNA copy了非常多份。但也明确了一点:没有绝对的高可用——人只有一个脑袋。

看的时候想:我最好的告别是什么呢?想了一下和我认为的最好的生活应该是一个事情,毕竟死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印度青年狂想曲》

作者:司妮达·普拉姆

评分 ✨✨✨✨

印度人眼中的印度,资本主义全球化影响下的又一个焦虑的国家,和中国青年不同的是,印度青年将焦虑除了转移到经济上还转移到政治上,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他们不存在中国青年「精神上的」分裂 —— 郭嘉前途一片光明但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什么样的政体和文化孕育了一群什么的青年,大家都像是被人为用欲望塑造的怪物 —— 这一点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像《龙战士4》中一样,大家都是被潮流裹挟前进的。

《中北路空无一人》

作者:方方

评分 ✨✨✨✨

没想到这么好看。

爱死亡与琴断口,米老汉为鱼而哭,活人死人谁更苦,爱让人头破血流。 春天来到昙华林,光芒万丈谭华霖,他夜晚走过树林,八爷活丧得看完。 中北路空无一人,叫富仁却是穷人,不知好人和歹人,说人生就是这样。 出门寻死活着回,好人都得去寻死,让我差点背过气,刘家好一个PUA。 窗外树树皆秋色,绝无可能的爱情,到头终究是奢侈,不如眼前一片山。 都说命中有定数,运气来时似有无,每人有各自活法,该任性就任性吧。

《台风天》

作者:陆茵茵

评分 ✨✨✨✨

文章结尾的处理和萨拉马戈以及金爱烂很像,比如《出差》最后,妈妈打来电话,说发生了一件好笑的事情。让她和周围的人笑啊笑啊,笑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前面那么悲伤的一个基调,最后笑得眼泪快要流出来,喜欢。 尤其喜欢《生日》和《出差》,细节很好,工业时代的女性细腻的情感展现,愈发逼仄的环境总有人要喊出来,这本就是面无表情的喊,但是情绪却能感受的到。

今年似乎看了不少东亚女性作者的中短篇,感觉越来越好。

《新技术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樊鹏 等

评分 ✨✨✨✨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与其看各种自媒体(包括胡锡进)的解读、猜测,不如看一看这本书。今年的很多动作都可以解释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新技术时代,站在国家对面的,不再完全是一个个经由传统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经济形式揉碎了的公民“个人”,或经由国家和传统工业企业组织起来的“市场”和“社会”,而是结合了资本、技术、权力三合一的数字化垄断技术帝国和“超级权力体”,以及因由他们而产生的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一系列现象级的新生社会和政治物种。」

传统国家的所有概念和内涵均建立在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事实基础上,即国家的一切权力建立在对由具体物质构成的暴力垄断之上,“正当使用暴力”的垄断性权力和权威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基础。然而,新技术革命最重要的特点是数字化,几乎所有事物本身或其特征都可被数字化、信息化,换句话说,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出现了不具物理形态、无形的暴力。国家权力本身的概念内涵随之被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