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co

《人生的意义》

2020-07-06


UPQzuR.png

很短篇的一本书,不到200页,但是却是极有条理的一本书。伊格尔顿像是魔术师一般,从提问开始一层一层分析「人生的意义」这个魔术的原理。是我迄今为止看到过的最好的一本书,教科书级别的书,比《生存还是毁灭》要好。每一段话都想摘录下来,好好抄上个他三五遍。

回顾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整个历程差不多伴随着这几本书慢慢形成的:《德米安》、《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时间的秩序》、《斯通纳》、《悉达多》、《伊凡·伊里奇之死》、《生存还是毁灭》。

开心的是这本书没有改变我的观念,但是读完感觉一下子整个思路都打通了,非常舒服,禁不住想仰天大叫一声好。

看这本书回想起过去十年,非常早就对尼采和叔本华感兴趣,但是看得时候阅历太少,想的也不求甚解,而且刚上大学的时候对哲学知之甚少,一头扎进去,真的是一点都看不懂。但是这么一想其实自己隐隐约约已经踏上了这条路,整个过程虽然充满了迷茫和矛盾,但总归走了过来。

好了,回到这本书本身。

和前段时间写的《生存还是毁灭》的读后感一样,我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仍然是:人生没有既定的意义,这就为每个个体提供了自主创造意义的可能。如果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这个意义也是我们努力倾注进去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当看到一部分甚至受过不错教育的人一涉及到人生意义的问题就很自信地背出从小到大习的的一套教条来,我就感到难过。即便我们为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活着,那么最终落到的仍然是个人的头上,如果非要先实现宏大的目标再分配到个人头上,我能想象的仍然是一片荒凉。人都是一个一个的。单个的人构成生活。很多很多人的生活,构成了时代。人的意义才是时代的意义,如果不是服务于人的意义,那么这样的时代不要也罢。

作者一边解析提问一边自问自答。人生的意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生,一部分是意义,意义又分为内在的意义和外在的意义。

人生意义的种种看法

  1. 人生有既定的外界赋予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是国家、社会、宗族或者亲人赋予。
  2. 虚无论,人生没有什么意义。
  3. 事物必须内在地有意义,而不是靠我们钻研出意义,事物有客观的意义。
  4. 人生的意义接近于无意义。
  5. 生命不过是进化过程中的偶发现象,它与一缕微风的起伏或腹中的一声闷响一样,没什么内在意义。然而,人生没有既定的意义,这就为每个个体提供了自主创造意义的可能。如果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这个意义也是我们努力倾注进去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作者引述了维特根斯坦、亚里士多德、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萨特、加缪、契诃夫、康拉德、伍尔夫、艾略特、贝克特、卡夫卡等人的思想,比如他说的最多的四位:

然后简单说了下几种主义对于该问题的理解:存在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英语: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它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可被看作其先驱。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其哲学思想还延续到了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保罗·萨特和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其最突出的命题是:世界没有终极的目标;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隐隐约约而有敌意的世界中;世界让人痛苦;人们选择而且无法避免选择他们的品格、目标和观点;不选择就是一种选择,即是选择了“不选择”;世界和我们的处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惧的瞬间。

By 维基百科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思想的标志性特征是一种信念,认为人的存在是偶然的——没有根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必然性,人类本来很有可能从未出现在这颗行星上。这种可能性掏空了我们的现实存在,投射出恒常的失落和死亡的阴影。即使是狂喜的时刻,我们也颓丧地知道脚下的根基宛如沼泽——我们的身份与行为缺乏牢固的基础。这可能让我们的美好时光变得更加珍贵,也可能让它们变得毫无价值。

后现代主义

这股丰富而不安的思想气质在不久前有一次余波,即存在主义;但是,到1950年代基本上就退潮了。这一思潮在1960年代的各种叛逆文化中有所展开;但到了1970年代中期,这种精神追求逐渐衰弱,在西方世界被日趋严酷和实用主义的政治环境遏制。后结构主义,以及随后的后现代主义,认为把人生当做一个整体来思考,这是声名狼藉的“人文主义”——或者说,实际上是某种“总体化”理论,而“总体化”理论直接酿成了极权主义国家集中营的惨剧。已经没有什么人性或人生可供沉思。只有种种差异、特定文化和本土境况才是思考的对象。

后现代主义坚称,只要我们还有深度、本质和根基,我们就仍然活在对上帝的敬畏之中。我们还没有真正把上帝杀死并埋葬。我们只是给他新换了一套大写的名字,如自然、人类、理性、历史、权力、欲望,诸如此类。……“深刻的”意义总会诱惑我们去追寻那诸意义背后的元意义这种妄想,所以我们必须与之切割,才能获得自由。当然,这里的自由不是自我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把‘自我’这个形而上学本质同时消解掉了。到底这一工程解放了谁,这还是一个谜。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现代性看起来把一套几乎纯粹是工具性的经济制度强加给了我们。它是一种生活方式,追求权力、利润和物质生存条件,而不是培育人类共享和团结等各种价值。政治领域的内容更多的是管理和控制问题,而不是齐心协力塑造一种共同生活。理性本身被贬低为自私自利的算计。道德也越来越变成一桩私人事务,成为在卧室而不是会议室中讨论的话题。文化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变得愈发重要,成长为物质生产的一个单独的行业或分支。但在另一种意义上,文化又降格为一种社会秩序的门面装饰,这种社会秩序只关心那些可以标价和测算的东西。文化现在主要变成了人们工作之余打发时间的无害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里可以归为和资本主义一致)

意义仍然需要每个人去寻找,寻找的过程就已经足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