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鹏推荐的几本书
2020-08-11
李海鹏这个人的观点我挺喜欢,没站在别人头上也没跪着,今年4月份在微博上推荐了一些书,很早就听过其中的几本,比如《厌女》和《卡尔·马克思》,一直准备读这次正好一起读了。
-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 《最后的革命》
- 《厌女》
- 《俄国在满洲》
- 《血红雪白》
-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 《最寒冷的冬天》
- 《卡尔·马克思》
这是李海鹏微博的原文:
为了三观,向同学们推荐几本书吧: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芭芭拉塔奇曼的作品,可以了解美国是怎么对中国的,说句刺激小粉红的话吧,曾经像天使一样。
《俄国在满洲》,很老的书,要买旧书看,令人意外地写得很好,可以了解俄国是怎么对中国的,一言以蔽之,恶棍。
《卡尔·马克思》,以赛亚柏林作品,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我们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仍旧无处不在的马克思印记。
《血红雪白》,讲辽沈战役的,很粗糙,但是里面用到的一些材料太令人印象深刻了。令人难以承受的历史。
《最寒冷的冬天》,讲朝鲜战争的,令我感到安慰的是我国军队勇敢无畏,令我难受的也在于此。一个美军士兵说,探照灯亮起来的时候他看到了永生难忘的景象,冲锋的志愿军战士像麦浪一样起伏着。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不仅让读者了解义和团,还让读者了解义和团是如何被一再重新叙述的,也就是说,讲了历史是如何被打扮的。
《最后的革命》,一本令人不寒而栗的书,讲文革的,权力的魔戒如何令国家疯狂以及疯狂到何种程度。
另外再向男性朋友们推荐一本书,《厌女》,很多年里真没有第二本书对我造成同等的思维冲击。在性别问题上,我们男的很难跳出自己的视角,以为很多事都理所当然,其实我们对女性的不公平是无处不在的。从了解这一点开始,我们能变成好一点儿的人。
我的读书笔记和看法
这些不可全信,打破偏见的方式不是仅仅接受一种观点,而是了解所有的观点,然后做自己的判断,在我的经验里这样出来的大多数结果都是辩证,理性的。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看的时候给我一种何伟的感觉,远距离看自己生活。
比如这段:
史迪威认为,“无为”是中国人性格中典型的东西,因此他得出结论:“他们从个性上说不想影响事态的发展。”尽管这个结论有很多例外,但他觉得这是东方人生活的一种特点,是让西方人非常不耐烦的特性。这正像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墓志铭上写的:“躺在这里的是一个企图让东方人动起来的傻瓜。”与此相反,欧洲人及其美国后裔们则受到另外一种冲动的驱使——他们想改变令人不满的现状,想行动,想摆脱压迫,想寻找边疆,想跨越大海,他们是些相信行动之效力的乐观派。然而中国人则一直待在原地,被各种墙壁围困在房屋、村庄或者城市之中。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生活在家庭的专制之下,在自己祖先的坟地周围种植粮食,他们永远延续了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和谐比争斗更加重要。
结合《最寒冷的冬天》以及现在中美的关系,可以大概有一个脉络出来,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本来是打算在二战取得胜利后中国能够保持强大和稳定,从而可以取代日本成为强国并维持远东和平。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在1905年说:“美国的未来将更多取决于我们在面对太平洋彼岸的中国的立场,而不是我们在面对大西洋彼岸的欧洲的立场。”1908年,他免除了庚子赔款中中国应付给美国的部分,并要求将这些免除的赔款用于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这显然是个姿态,是个天才的自我宣扬,在此后很长时间里屡被美国人和中国人提及,并被作为两国之间具有特殊关系的明证。
100多年过去了,的确是这样的,不过还是一个大循环,从一种孤立主义走向另一种孤立主义。不过不管发生了怎样可怕的事情,普通人的生活跟过去一样仍在继续,也只能继续,即便在这个时代。
至于蒋介石,他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目标:摧毁共产党并等待通过外国帮助打败日本,这本书几乎没说他几句好话哈哈,美国人气得够呛。
《最后的革命》
因为这本书在豆瓣上没法发读书笔记,我也不想妥协,所以就没发。
这本是看过的最系统的一本书,当然也是禁书。自己最早接触这场革命都是通过一些小说零零散散知道的,比如《黄金时代》,《活着》,《兄弟》,《生死疲劳》,《动物凶猛》,《洗澡》,《陆犯焉识》,《白鹿原》,《长恨歌》,《平凡的世界》,《亮剑》,《芙蓉镇》,《沈从文的后半生》。
有的是遮遮掩掩,有的就是大段的描写,不过这些小说也带了了我一定程度上的启蒙,慢慢的了解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真相。前20年做的事是相信,需要花后面的几十年来破除。
我和好友现在最怕的两件事,一件是战争,一件是第二次这样的革命。我更怕后者,连英雄都会消失的事情。
《厌女》
这是这几本书里面唯一一本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看的书。“由于我出生成长在一个厌女症根植太深的世界,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厌女症的世界。”
这也是今年感触比较大的地方,就是跳出来看我所处的环境和生活,很多理所应当的事情反而那么怪异。
《俄国在满洲》
弱国无主权。这几本历史书看下来就觉得被操纵的人民真可怜可笑,一会儿美帝是纸老虎,苏联老大哥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一会儿苏联修正主义,美国人是我们真正的朋友,一会儿又和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了。
什么时候大家能真正的和平一些,环境好一点,吃的好一点,精神生活丰富一点,快乐一点。导致我总怀疑整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
《血红雪白》
写辽沈战役和林彪的,这几本书里我最不喜欢的一本,即便背景再真实,但是我对文学性要求太高,所以这本书基本看不下去。
比如这句:”斯大林杷蒋介石泡了”,充斥大量没必要的抒情和矫揉造作,非虚构写成这样真是恶心坏了。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和叫魂有点儿像,叫魂就提不起兴趣,这本也是。
《最寒冷的冬天》
理想国的大部头,出人意料的好。以为就是单纯的写朝鲜战争,结果比预想中的写的多的多。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历史书,下面的《卡尔·马克思》也类似,这种书不是说就简单把那个事件某个人写出来,而是说像解读源代码一样,一层一层的把事情解释清楚。
《卡尔·马克思》
作者实在是太牛逼了。就是那种一边看一遍“卧槽,牛逼”,马克思牛逼,作者也牛逼。
最后
现在慢慢发现有的书我就是静不下心来看,之前觉得都是自己的问题,可能一直是受唯物主义的教育的影响,看不进去书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不够专心,不够认真。
可能是自己原因,不过现在觉得书也有很大的原因,要么的确就不是一本好书,要么时间还没到。别着急。